名家观点 | 圆桌讨论:全球金融科技:发展、监管、技术
2020年9月26日,由浙江大学、蚂蚁集团主办,浙江大学-蚂蚁集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浙大AIF)、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浙大ZIBS)联合承办的外滩大会·浙江大学论坛在上海世博浦西园区举行。
当天,蚂蚁集团首席 AI 科学家及副总裁、达摩院金融智能负责人漆远博士,浙江大学信息技术中心主任、浙江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实验室主任陈文智教授,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首席合规官 Mr.Srinivas Yanamandra,中企云链高级副总裁、首席技术官姜勇,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教授、国际电信联盟法定数字货币焦点组前主席文武博士等参与主题为《全球金融科技:发展、监管、技术》的圆桌讨论。论坛由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院长贲圣林主持。外滩大会名家观点第四期将与大家共探全球金融科技发展的监管与创新。
让我们一起聆听名家思想洞见,聚焦全球金融科技和监管前沿观点。
贲圣林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浙江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
漆远
蚂蚁集团首席AI科学家及副总裁、达摩院金融智能负责人
Mr David Aikman
世界经济论坛大中华区首席代表
陈文智
浙江大学信息技术中心主任、浙江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实验室主任
Mr Srinivas Yanamandra
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首席合规官
姜勇
中企云链(北京)今日信息服务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首席技术官
文武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教授、国际电信联盟法定数字货币焦点组前主席
以下为圆桌讨论内容:
主持人(贲圣林):我非常高兴我们圆桌讨论主题是全球金融科技:发展、监督、技术。也就是三个主要的推动力,刚才我们上半场谈了很多,无论从演讲也好还是从发布也好,都提出了三架马车三种模式,那我今天先从宏观问题来问问题。
这个问题我希望给每个人,如何看待世界金融科技未来3-5年的发展,它下一个转折点爆发点、拐点可能是什么?
姜勇:很荣幸能参加这样一个会议,跟大家分享一下刚才听到贲教授发布很重要的报告也深受启发,包括其中提到的规范、市场、技术,我来自中企云链,我们相当于在金融领域做普惠金融这样一个领域的从业者,也跟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是规范层面,在本周二央行联合其他七部委,也是史无前例的八部委共同发文226号文对我这个领域现在目前从业供应链平台提出了规范以及支持的具体指导意见,回顾国家在发文上的节奏,大家可以感受到当某一个领域出现规模性的效应,并且创造巨大价值的时候,一定会有一些指引和支持政策以规范这个行业更健康更快速发展。那我们能看到金融科技在近期频繁有相关主题的会议召开,我说下一个拐点的到来正是因为现在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的拐点,那么谈到拐点的话,我更想回顾一下五年前,为什么回顾五年前,那是比较特殊的日子,阿里发布了他的金融云,然后我国的兴业银行首先推出金融科技的子公司,也是在中国的银行业领域第一家,那么非常有幸云链是2015年4月份成立,我们成立之初股东背景比较特殊,我们有20家股东,包括中国中车、包括工商银行等这样的央企以及金融机构都是我们的股东,我们致力于服务以央企为核心这样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我们基于科技手段所创的一款全线上的基于应收帐款的电子确权平台,我们称之为云信,截至到现在我们的产品已经服务于6万家企业,在国内是领先的,那目前基于这样的平台,我们已经完成线上的确权1900亿,因为它可拆分可流转的特性已经完成线上确权5千多亿,融资1千亿,更值得让我们觉得做普惠很重要的特点,我们1千亿的融资融资成本基本上年化在5.5左右,这个在以往15年之前不能够想象,很多中小微企业拿不到这样的融资模式,这样的形势五年下来得到了很多认可,包括今年的4月24日发布的供应链票据整个商业模式跟我们现在目前做的商业模式是完全一致的,可以看到这样的五年曾经过往五年通过互联网技术不单惠及到个人用户更多惠及到企业用户,通过互联网的连接。
那么看未来5年,我觉得像这样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像云链这样的平台不断出现,我相信平台之间的连接也需要一些基础设施,需要技术的提供,我们称之为产融生态群的出现,一个供应链平台就是一个产融生态圈,每个生态圈需要被连接,所以我们说在未来五年如果说市场上的发展,金融科技它能够服务的市场,我们更看好的是一个供应链金融平台的蓬勃发展和技术建设,另一个是产融生态圈的建设,我们也成立金融科技的子公司,借助于区块链技术解决四个重大问题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开放数据,做加大数据的开放,我们认为数据开放的前提是让数据所有权更加明确,因此我们提出数据的三权分立这样一个理论,我们的科技子公司目前这样的理论,基于区块链技术发布了三条链,像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安徽移动目前都是我们的用户,我相信刚才作为我的结束语,借助于刚才贲院长提到的话东风尽吹,我们共赢拐点,谢谢大家。
主持人(贲圣林):谢谢姜勇五年咱们中企云链为中国供应链做了非常好的贡献,所以东风尽吹更赢拐点。David Aikman你讲到了生态系统,接下来3-5年会有什么发展?
David Aikman:就像我之前讲到我们正在经历最大的变化,在全球数字经济以及金融科技的变化是最大,我们特别在新冠疫情期间也加速了这一进程的发展,有人说我们的速度没有这么快,但很显然我们在不断前进,整个金融服务和金融生态也发生的颠覆式的变化,我觉得非常重要的一点,你看一下这些不同的公司,他们是怎么样来应对新冠疫情期间的挑战,大公司显然要抓住各种各样的机遇,他们有一定优势,但同时我们不能够忘记保护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我们真正的朋友,他们能够带来真正的变革和创新,所以回到整个生态系统看,我们要保证有一个富有活力并且是健康的生态系统,能够让我们大大小小这些企业发挥自己的潜力,然后还有另外一个需要填补的缺口,在未来的3-5年时间,我们在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缺口,这些技术能够做到什么,我们的用户需求是什么,以及监管方认为许可的范围是什么样的,我觉得在这三方之间需要有一个平衡,像今天这样的大会和论坛可以帮助我们把不同利益相关方聚在一起讨论,保证在未来3-5年有一个比较健康的步伐,让生态系统更加健康。现在因为疫情的关系,我们未来的发展也已经提前了。
漆远:其实我觉得我讲的很多话已经被剧透了。
第一点,讲3-5年的趋势您刚才讲的观点特别好。第一个需求驱动、第二科技驱动、第三规则监管驱动,这三个结合起来,第一个需求驱动,就是我们的疫情大规模改变了社会,之前很多的企业都是线上现在变成线下。而在这里面您刚才提到一个非常好的观点,我们不光帮助大的,大的企业有更强的能力可以走过风险,小的企业怎么办,中小企业往往是受到风险最大的角色,我们需要考虑如何支持它,这是需求驱动,在蚂蚁做数字开放平台,目的是提供一个基础的平台,能够赋能千万家这种中小企业,让他们更好往前走,比如把我们的风控能力开放给小企业,他们可以更好往前走一步,这是第一步需求驱动。
第一,科技驱动,我刚才继续套用您的框架,其实几年前讲互联网金融,从互联网金融到今天3.0阶段是智能金融,意味着整个金融服务正在进行一个巨大的转型,我们看到全链条的改变,从获客到我们叫用户留存到风控,到我们的资金管理,到用户体验产品提升,这一系列的背后其实是对整个行业的一个大的变革,今天我们看到我们叫做以始为终,我们有很长的路往后走,有很多条件:第一个条件金融里面我们在乎什么,首先保证可解释性,我做技术出身,过去几年大的浪潮是深度学习,这是黑盒子见到一个人为什么喜欢他,没有办法判断不是逻辑推理,监管角度、风控角度,我们必须知道为什么,市场做了一个策略如果策略不行,要知道哪个因子导致他不行,如果我们做风控,风控作为新的风险怎么阻挡他,所以我们可解释性非常关键。
第二,我们讲可靠性,就是因为我们金融系统首先讲他的稳定和安全,今天我们AI变成引擎之后必须保证引擎的安全性,它不再是实验室发表文章,已经变成大家数字生活的引擎,所以安全非常关键,金融是一个社会的基础,我们必须保证安全性。所以蚂蚁做了大量的工作,把人工智能用在风控,用在安全,保证我们提供服务的同时它是安全。
第三,效能,随着系统越来越大,如果我们都在人工智能化,一个问题我们如何做得更快更靠普,每天有几亿笔的交易,每笔交易后面我们需要在100毫秒在更快速度里做出每一笔的风控判断,那我们怎么判断,必须把人工智能效能提升,那叫速度、规模。其实任何问题的小问题你在做一个很小系统的时候,一旦你考虑到庞大的系统,有上亿的用户,有上千万的商户的时候,这时候对我们人工智能性能挑战非常大。
所以我刚才讲到三条我们其实技术上有很多。刚才讲了一个需求驱动,一个技术驱动。第三是监管非常关键,因为其实刚才不管新加坡的监管局领导讲的还是刚才您讲的,讲的很好,如果我们监管跟不上,就像我们今天做出智能金融,做出一个跑车,如果监管没有手段可以看到高速公路发生什么,没有有效的条件,它有两条路,一条路为了安全,为了防止出事,把高速公路给关了,这有可能是为了安全的基础。那我们怎么办?我们必须让监管科技也往前发展,他能知道他发生什么事情,怎么更好防止交通速度,如何接到高速的流量控制,这对我们是一个共同往前前进,因为高速公路促进了我们的交通,促进了我们的生产力,金融其实是一个资源分配也是一个信息的高速公路,所以我们同样要提高监管能力,用人工智能的技术、区块链的技术、云计算的技术把监管给提升起来,这样才能更好符合监管。
在蚂蚁我们做什么,我们把可解释机器学习和监管合规结合起来,我们让机器自动从交易里面自动判断哪几个合规被破坏了,我们自动发现今天的风险,这样我们做到了所谓的自动化监管、智能监管又往前走了一步,所以三条。
最后总结监管刚才新加坡老师讲得很好,一方面保证风险底线,但另一方面是柔性的,我们希望能够把往前走,两个是一个阴阳平衡,咱们讲中庸之道,谢谢。
主持人(贲圣林):谢谢漆远教授,他原来是我母校的终身教授,他是国家级科技人才,谢谢。请陈教授,您是做技术的。
陈文智:对,我也是做技术,我接触金融时间不长,金融科技这个概念也是15年左右开始听说过,所以贲院长提出的问题,三五年之内有哪些拐点,这个我一直在想,我们所说的拐点是因为我们疫情期间已经经济下降,就是金融下降这个拐点是指这个小拐点还是一个长的拐点,那我理解起来应该是一个长远的大的拐点,金融科技发展到现在我想刚才我听见报告里也看出来了,经历了几个阶段,首先第一个从原来金融产品的数字化到电子化,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过程,那么另外一个是说第二阶段是全方位网络式这么提升。第三个是智能化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其实也是演变从漆远的刚才漆远博士讲到的需求迁移跟技术引领的区别。
以前我们讲过一个故事,我们有很好的技术要改变世界,其实我们有一个榔头到处找钉子砸,这个故事跟贲院长上海老乡也一样,以前在闸北区生活很辛苦,天天只能吃大闸蟹,很有资源,金融界的人很有钱,很有资源但没有技术,但等到资源慢慢稀少之后,这时候我们以前如果说我要去跟他们吃大闸蟹,拿着一瓶醋,人家鄙视我,现在我有好的醋找有大闸蟹的人,那人家可能跟我来了,我觉得原来是从需求牵引到技术引领这一块,刚才我也了,我们硅谷比纽约更进步,所以技术的发展,前面也讲过我们很多业务业务到数字转换的过程,第二步骤是数字转为业务,这个我理解成生产力上的两个变化,生产力变化有生产要素和生产关系,生产要素我们在数字转型过程中,数字积累下来了变成生产要素生产资料,这个生产资料怎么价值化,原来有业务数字化,数字业务化两化之外加上数字的价值化,那么这个数字价值化使得我们生产资料更丰富,生产关系加上第四化就是我们治理的数字化。刚才漆远博士讲到监管,监管这个词从国外引进更早,这个我觉得一个更多是从监管层面,另外从机构的层面看两个,所谓的拐点我认为只有技术产生拐点,金融的业务才能产生拐点,我很同意前面屠教授讲的金融科技就是金融+科技,我们可能什么时候形成拐点,形成拐点就是金融如果可以乘以科技就是形成拐点,相当于金融这块有很多产品,技术有很多技术,那么它就使得我们金融产品延伸出很多新的形态。
从长远角度来说,把蚂蚁五大技术都讲到,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安全跟云计算。那么在这些技术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之下,我们的金融产品我觉得拐点很难到来,换句话说我们先看技术的拐点,再看金融的拐点。这是我的想法谢谢。
主持人(贲圣林):你们做技术工作量很大,如果没有技术突破,好像没有拐点,虽然刚才David Aikman给的我们一个拐点,基本上5年的时间,5年有一个轮回式。Srinivas Yanamandra,接下来我们想问一下你的想法。
Srinivas Yanamandra:非常感谢邀请我来这里,非常感谢能够邀请我来到这次论坛,也祝贺您刚才发布的报告,那么其实就我们的新开发银行来讲,比如说关于金融科技的重点是什么,其实我们这个服务,它的功能是服务于社会,那么如何帮助我们主营经济体的发展,它的盈利模式是什么,其实金融科技有自己的盈利模式,尤其像我们取得了这么多进展,那么当它开始显示出它的发展潜能,比如一些金融科技公司他们具有普惠性,我认为不同的金融科技公司也得到了加强,因为我们需要实现我们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而且我们现在的发展挑战就是我们全球都在过去的时间都面临非常共同的问题,比如气侯变化,智能城市、智能交通,所以说在所有这些相关创新里面,我认为金融科技将会为我们做出非常多的贡献。
那么在现在我们的新冠疫情里面,我们发现气侯变化这些与新冠疫情交织在一起,那么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的金融科技将会为我们提供一个低碳方式,同时我们也需要解决方案,比如低碳与医疗相结合,在我们看到的事例中,在未来我们可能会对人提供很长期的服务。现在我们也可以使用一些新的方法,那么通过一些很多的一些参数,还有不同维度的服务,我们也将会有非常多的一些新的创新,比如说像一些虚拟的医生,还有一些基因检测等等,我们可以看到当医疗行业不断创新发展的时候,其实它要确保,那么这些医疗方面的健康发展他们有技术方面的创新,那么他们也会对社会造成巨大深远影响,这将会驱动着我们未来的金融科技的发展,因为我们希望能够生活在一个共同体里面,如果我们能够让更多的人去接触到我们这个行业的话,我们也可以在这些方面取得创新,我们也需要相关的风险投资可以非常热衷在创新发展的领先,David Aikman也提到过有一些监管者在迎头赶上做这方面的创新,而且他也认为我们这些监管的顺序也在不断调整,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主流。
总结未来我们需要很多方面的假如,它的一个生命就是能够以低碳非常健康的经济发展金融科技也将会为我们提供很多的价值,也要确保我们之前设置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可以实现,非常感谢。
主持人(贲圣林):Srinivas Yanamandra强调除了数字科技之外,医疗科技加上可持续发展这块,非常感谢。我的好朋友,文武同志,他是我们国际商学院的教授,是计算机的博士,国家级科技人才是我们商学院的风范。
文武:非常感谢有机会跟大家分享,我觉得3-5年的拐点这个事情作为我来说有一些偏见,我是9年在硅谷创立了专门给央行数字货币做解决方案的公司,后来我也在国际电联大概三年前设立了国际电联法定数字货币交易组,所以我的兴趣一直在货币又到了历史上一个拐点,之前是以物物交换,后来是用贝壳实体,然后变成黄金,纸币,纸币是中国因为发明文字和纸张导致的,这也是技术导致货币改变形态,我认为特别是今天中国在已经开始DCP这个应用了,然后特别是今年我发现有很多消息包括比如说机器国家联合一起做法定数字货币或者央行数字货币的工作,很多这样的信息我也比较关注,特别现在工业界也积极参与,上个礼拜我们有个云平台可以测试这些。
我觉得很多东西让我觉得开始法定数字货币持续拐点,这只是表现,根本的原因我觉得是因为法定数字货币代表一个货币形态的改变,实际上起的作用是效率的作用,把所有经济活动的效率降到最低,我们的社会在经历一个数字化,我现在在以前是你买东西和交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现在淘宝上买东西我知道明天就到我楼下,或者将来有个机器人我一点东西,门一敲东西就过来,把我们带回一个在不露脸的换物。
那么法定数字货币起的作用就是它提供一个原子级别,在数字经济里原子级别的工具让所有经济活动,现在我们还只是支付在数字化,那么考虑一下将来的5G,数字是我们生产力的一部分,然后还有资产,因为如果你的数据都是用人工智能,用这些东西来自己定价,说老实话你不需要把货和钱分开,我可以直接用数据资产交易,这个拐点我觉得它可能不是一个特别突然的,我举个例子,我经常看历史这些东西,我找到一个案例,在我们交通领域里面197几年的时候以前是散装,所以公路铁路、轮船、飞机都要把货物拿过来放到仓库重新弄一下,很没有效率,集装箱是这样一个技术,你要用的加密这些东西并不是突然有一个发明的原子弹那种东西,但实际上起到的作用把所有跟经济交易有关的东西变成一个集装箱,我一直提到无风险、无摩擦、无成本这样一个原子级别的东西,这个东西带来的效果,我认为今年各个国家做法定货币在落地,我看了一本书,集装箱如何影响整个世界的,五年之内,集装箱在五年之内把运输的成本降了20多倍,时间降低5倍,这样一个拐点我们大部分人没有料到,但导致中国变成制造大国,我觉得拐点是五年左右还是,在所有其他数字行业里会有巨大的效率提升和变化。
主持人(贲圣林):期待金融行业的集装箱,法定数字货币谢谢。刚才的问题问了所有人,下面点对点一些问题,我们先来谈监管,我想问一下Srinivas Yanamandra,那么我们现在监管的沙盒是否为我们带来金融监管创新的突破以及在全球范围内的突破,那么可预期的这种长期的溢出是什么?
Srinivas Yanamandra:我们认为如果问这个问题,两年之前那么我认为这个沙盒的问题非常难以回答,那么相关的监管机构陆续发布他们的沙盒,但现在一切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其实金融已经在与我们的技术在不断共同发展,我们有非常多新的技术,我们也希望很多一些金融科技的融合,我们也希望监管者能够开发他们的自己技术,那在现在这种情况我们发现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说现在金融行业也有一些缩水,那其实我们这个技术领域反而在不断蓬勃发展,现在的环境完全不同,那么关于监管的沙盒,我就想知道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能够确保我们行业的快速发展。
第二个问题主要我们要一个怎样的监管,那在这种类型的监管这些相关的秩序应该怎么发生,可能在现在或者是未来我们需要讨论一下监管的发展方向这样监管的沙盒应该如何发展,以及它自身的流动性怎样,来确保我们这些创新能够以一种负责任的方式被孵化,所以说不只是在孵化这些小的公司,同时我们也需要让这些沙盒能够对监管者有效,能够有利于监管者,这是我们非常希望关注的一点。
那么如果能够让这些监管者即使他们能够在经济中采取这样的工具的话,比如说在金融领域还有它相关的孵化,都能够在健康的发展,不只是进行孵化同时能够实际发生这样沙盒才可以起到真正的作用。考虑到现在的场景,我们也需要促进它的健康发展。
主持人(贲圣林):谢谢Srinivas Yanamandra,好的金融模式,好的监管模式,好的孵化模式,谢谢你。
蚂蚁是拥抱监管的,一直比较早也帮助监管做了很多监管的一些工具手段的赋能,能不能分享一下。
漆远:其实早上提到监管非常重要,我们一方面希望能够鼓励创新,柔性的一个监管,另外一方面要保证控制风险,这里面是一个平衡。另外我们会看到监管本身的需求越来越多,然后为什么早上我有很大共鸣,讲数字化监管,其实某种角度上刚才打的比喻如何为高速公路带上一个监控器或者理解有一个警车可以看到发生什么理解它。另外一方面我们需要能更有效更快监管,刚才提到合规,合规非常多,每天我们海量交易本身和相关的行为,如果我们靠人来审,不管是我们还是监管部门,人力成本很高,这时候如何能够做到智能化有效的分析和理解当前的情况,包括我们要理解监管本身的要求,理解合规,然后通过机器来解决这是很好的方向。
在蚂蚁过去几年在这方向做了很多工作,从技术上可以理解为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扩展,前几年谷歌出了一个技术,一张图片自动看到这张图片在讲有一个人在草地上跑步,现在问题来了,假如我有一个交易行为,或者机构行为,我有一些监管要求和条件,能不能自动告诉我这些行为哪些触犯合规,或者在灰色地带有哪些灰色的风险,这是很好的创新。
主持人(贲圣林):问一下David Aikman,我们现在有42个国家在用一些监管的沙盒做一些创新,我们怎么样在全球进行协作,特别是从世界经济论坛的角度怎么做协作?
David Aikman:很显然监管方需要进行合作,并且现在有一些统一,但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我们必须也是要为消费者去服务来建立这些政策,所以我们要保护消费者,我们也要促进创新,有的时候也需要做平衡,刚才也是反复提到这一点,今天这样子的大会也是很好的平台我们进行讨论,我们也希望未来有这样的机会,谢谢。
主持人(贲圣林):再看一下技术,未来最有可能对数字金融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颠覆性技术是什么?
姜勇:刚才也提到关于人工智能在监管方面的应用,从这个领域to B这样的从业者或者普惠金融这样的从业者,从实际应用经验讲,像区块链技术一样,区块链没有新的技术,只是把曾经的技术做了一个整合,我相信未来可能从我个人的判断,并不一定是一个新的技术带来的颠覆,有可能是技术的融合可能更会颠覆,从我们接触的实际场景讲,现在更多作为资金方、金融机构更会关注金融资产现在已经数字化,数字的来源是否真实可靠,在线下场景当中是否有真实的贸易背景,那么基于这样一个需求,基于这样一个现实需要,我们更加关注边缘计算,关注结合区块链加边缘计算这样一些新的技术融合,我相信这样的技术融合的产品或者方案的出现可能会对我们一些创新带来一些新的动力。
主持人(贲圣林):技术融合,什么是潜在颠覆性技术?
陈文智:补充下监管的事情,现在监管我们原来的监管更多是说是针对人进行监管金融里面,现在是数字技术上来以后,就是数字的监管,那数字的监管它可能就是有很多的方面,首先就是要转变一些思维,机构也要转变思维,监管机构也要转变思维,这些思维像我们搞教育,从小培养计算思维解决物理的问题,我们是不是用科技的思维解决,所以在监管里面有宏观和微观的行为审慎,刚才讲到行为的一些审慎。那么技术上,人工智能里面,我们觉得以后因为数字化,可能数字交易这块很重要,刚才文武讲到我们从原来人跟人物跟物的交互,转变为四维世界,这个过程我觉得有可能促进这些金融的发展,比如我们人工智能里面数字交易里面的0证明技术,安全里面一些技术能够规范。
主持人(贲圣林):谢谢,刚才提到数字货币,央行也在推出数字货币,对全球监管体系有什么挑战和机遇?
文武:监管当时也没有办法,出来这么多区块链数字交易怎么办,就换了一个盒子,盒子跟打仗之前买了一个下山头,这跟落地的东西差很远,今天央行数字货币都要落地,能用沙盒监管,我原来在牛津做公司认证,就是说它证明一个软件系统,或者一个系统是完全正确的,现在还有做什么?包括芯片的内容完全正确性,里面这么复杂,所以我觉得法定数字货币可能比吊着火箭更危险,就是说那个时候用这种工具可以找到所有问题,那么我认为现在今天法定数字货币要落地,特别是中国,其他国家还在那儿讨论,但中国的确要落地了,我们如何要超越现在不是沙盒讨论,真正的技术和监管、安全功能这些东西要放在一块儿,贲院长在北京成立了一家公司,这是非常合时的举措,我觉得对于央行来说它应该开始全球合作,包括刚才说的,已经不是沙盒已经是正儿八经落地的东西测试,这是我认为的一个挑战,要把这些开始落地做起来。
主持人(贲圣林):前面讲到疫情给中国最大监管是沙盒的试验,很多监管放松了一些限制,包括视频等等之类,因为咱们在座有很多那个,有没有我们的学生也好,或者其他听众,有没有什么问题需要交流。
嘉宾:各位老师好,我这边有一个问题现在我国已经出了数字货币,那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数字货币的支付那跟纸币不一样,支付宝本质是法定货币数字货币,对我们普通人生活当中会有什么影响,国家为什么推出这个数字货币?
文武:最简单一点就是说最开始纸币都是一个央行发的,大家都用。后来因为金融科技蚂蚁金服其实让我们更方便使用这样一些支付工具,它到一定程度比如有支付宝、有微信支付,还有很多各种各样的支付手段,央行过来只是把技术统和起来,然后把关于他的监管他的效率,如果可以统一起来,效率、安全这些功能只是在这上面做了政策性或者一个综合,对大部分人来说不会有影响,应该得到的是更方便更安全。
Srinivas Yanamandra:对于消费者来说有三个重要的优势:第一我们的支付效率更高,甚至在非接触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接触,甚至没有网络联络的时候也可以使用这样的技术进行支付。
第二,它其实是一个垫脚石,之后会有可编程的货币,目前如果要做一笔交易,我们必须有一个单向的钱的传输。只有在满足一定条件下,我们才可以允许交易发生,这就是可编程交易的意义。我们甚至可以进行微支付甚至是纳米支付,在传统情况下没有办法支持,传统的实体货币没有办法支持,现在有了数字货币可以进行微小的支付,而且我们可以反洗钱、反诈骗、反欺诈,这对央行来说更方便进行交易和货币支付的监管,这个对我们的货币政策也是有利的。
现在从央行到金融机构钱的流动有一定规定,现在我们能够去通过一些监管条件的限制,更好进行监管,从央行流入到金融机构的资金可以更加高效。
主持人(贲圣林):最后一个问题。
嘉宾:各位老师,我想问一个问题,最近我听到一种说法,现在美国联储最新的申明想把以前货币政策目标从维持通胀率在2%,修改到长期通胀率维持到2%,可能是为下一轮量化宽松松绑,同时又申明要把核心通胀率控制在2%,我觉得又是一轮信号,按照传统经济理论,目前全球的经济形势已经进入到一个L型的区域,也就是说我们在L型另外一头,也就是说在目前经济形势下,有一种观念认为货币政策不能像过去那样对经济调控产生比较重大的影响,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财政政策和金融效率上的事情,我在想DCEP可以对这方面产生促进作用,DCEP更加注重于反洗钱。DCEP对之前的结论会不会产生反面的论证可以证明那个结论是错的或者提出一些见解?
Srinivas Yanamandra:我觉得这个问题关于我们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一个问题,其中一点DCEP你可以有一种完全不同支付的机制,其实它的交易本身是可以在不同的部分,一个是通过商业,一个是通过它传统的方式,所以说同时它也能够预防相关的一些泄露信息的情况发生,我们主要希望有一个持续的发展。我认为DCEP能够为我们制定相关的政策可以做出很多贡献,我们需要接受它现在的现状以及它未来产生的影响。
主持人(贲圣林):来说一下寄语。
文武:这是很好的时代,我希望今天的同学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有一个伟大的梦想是我们一起做一些有意思的东西。
Srinivas Yanamandra:我想回答一个问题技术将会变得更加便捷同时会带来更舒适的方式,同时也会带来更多使用数据方面的方式,会为我们带来辩解也会带来相关数据的问题,我们需要考虑如果我们对未来的展望,就是这个技术是否能为提供数据的所有权,如果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实现这一点,我认为这就能够实现一个平衡,我希望我们的未来这样的技术可以出现,让所有技术确保数据所有权,这很重要。
陈文智:预祝各位成为数字财富富翁。
漆远:刚才讲到数据的确权和定价很关键,将来有一个方向就是AI和经济学的结合,包括隐私计算的结合,这种情况下数据可以被定价。这是将来的一个大方向,这样有可能促进共同健康往前走。
最后讲一句话科技让未来更普惠。
David Aikman:我想说让我们关注我们的生态系统,在所有相关方生态系统,尤其消费者确保我们的金融系统可以建设包容性更普惠的世界。
姜勇:金融科技做好金融。
主持人(贲圣林):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圆桌会议就到此结束了,应该说全球金融科技迎来的令人激动人心的时代,也是令人着力不安的时代,但发展趋势不可逆转,市场需求的拉动市场的发展特别疫情期间让金融科技发展的更加超前十年的样子,监管也比较滞后如何平衡好创新与风险控制,包括技术的赋能、监管这对我们来说是重要的课题。技术是硬核,是企业的竞争力的护城河,也是金融科技发展的最主要的驱动力,更是实现人类普惠金融好的金融的一个依托,协调好监管、技术、市场需求、消费者保护之间三架马车的关系,我们需要更好的理论,更多的人才,我们浙江大学一定会努力前行,感谢各位嘉宾分享,感谢大家参与,谢谢。
相关新闻:
• 名家观点 | 韩国前总理、ZIBS顾问教授韩昇洙:全球金融科技的监管创新及政策发展
• 名家观点 |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屠光绍:金融科技热潮与地方金融发展
• 名家系列|院长贲圣林:三驱并驾,驰骋以术——2020全球金融科技发展报告
• 活动回顾 | ZIBS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亚当斯密商学院共话金融科技发展新趋势
• 媒体聚焦 | 贲圣林:资本市场加速分化,机构面临生死之战
编辑|图文排版 杨吟之
责编|姜日鹏
往期推荐
浙江大学成为人行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共建单位,ZIBS金融科技再上新台阶
浙江大学牵手蚂蚁集团共建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助力金融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
发现“分享”和“收藏”了吗,戳我看看吧!